马来西亚榴莲节刚结束,全球“榴莲控”不惜高价抢购金黄果肉。作为东南亚“水果之王”,榴莲产业规模已超千亿,却卡在加工环节:高温灭菌毁风味,冷冻保鲜难抑菌。
行业痛点:榴莲加工为何两难?
榴莲果肉甜腻如蜜,口感滑润带点油脂感,味道香醇又特别,吃起来很爽口。
问题1:高温灭菌毁风味
然而榴莲的独特香气(酯类、含硫化合物等)非常怕热。传统高温灭菌就像“用开水浇花”,虽能灭活微生物,却会破坏它的风味分子,导致“灭菌后,榴莲不再是榴莲”。
问题2:冷冻保鲜不抑菌
为了不让高温破坏榴莲的品质,现在像冰皮月饼馅、冷冻果泥这些榴莲加工品,主要靠冷冻的方式运输和保存。不过榴莲营养丰富,而且属于低酸性食物(pH 值大约 6.8),这就成了微生物繁殖的 “温床”。
就算放在 - 18°C 的环境里,榴莲本身带有的芽孢杆菌、革兰氏阳性菌等细菌,还是可能慢慢繁殖,存在食品安全隐患。广东省农科院的检测发现,市面上卖的冷冻榴莲泥,细菌总数能达到 7 logCFU/g 以上,大大超过了即食食品的安全标准。
技术难点:普通手段为何失效?
普通高压不够力
榴莲接近中性的酸碱度,成了超高压杀菌很难攻克的难题。和酸性果汁不一样,在这种中性环境里,微生物特别能承受高压:像革兰氏阳性菌和它们的芽孢,得用 500MPa 以上的高压才能彻底杀死;如果压力低于 400MPa,细菌总数几乎没什么减少。
实验还表明,400mpa 压力处理5分钟后,细菌数量没有显著变化,而500mpa 压力处理后,细菌数量减少了1000倍(3log)。
芽孢解冻后复活
更麻烦的是,这些芽孢可以在低温下休眠存活,一旦解冻,就会复活繁殖。
所以,单靠冷冻或者中等压力的超高压处理,不能解决榴莲杀菌的难题。
解决方案:超高压技术的突破
HPP灭菌,兼顾安全与营养:500MPa高压5分钟的处理能够灭活大部分细菌,加压时升温至45℃还能使杀菌效果提高30倍。若能再添加微量乳酸链球菌素(Nisin)可以实现长期抑制芽孢的效果。HPP灭菌工艺不仅使菌落总数达标,硫化物(关键风味)几近无损,保留率达95%以上。而且在冷藏条件下保质期能延长2倍。
微射流均质技术:解决口感问题:在3100Bar压力下将果肉纤维破碎至纳米级(200nm以下),使榴莲有冰淇淋般的绵密口感,且防止冷藏时脂肪上浮分层。头部品牌“榴芒一刻“用微射流技术做榴莲月饼馅料,解冻后风味损失从传统工艺的40%降至5%以下,打造的冰皮月饼2023年单品销售额破亿。
商业价值:撬动市场的四大优势
超高压技术使榴莲产品比以往更具竞争力:
挥发性物质保留率达90%以上 ,明显高于传统热处理(45%)。保质期从冷冻7天延长至冷藏30天(Duria Malaysia实测)。更重要的是HPP灭菌技术无需添加化学防腐剂,处理好的产品符合欧美有机认证标准。目前亚太地区已安装超50台工业级HPP设备,泰国Durian Kingdom、马来西亚Duria等企业通过超高压技术将冻果泥出口利润提升70%。
随着泰国的鲜冻榴莲获准进入中国,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的产量也增加了 30%。现在上游的榴莲原料很充足,加上大家对高品质榴莲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,超高压技术成了打开榴莲千亿增量市场的关键。它无需牺牲风味也能保障安全,无需添加剂也能长久保鲜。未来三年,用超高压技术(HPP)加工的榴莲制品,每年的增长率会超过 25%。可以说,谁能掌握这种不用高温的杀菌核心技术,谁就能在 “水果之王” 的热门市场中占据优势。